[创设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有效教学]暨校本培训活动
发布日期:2009-10-23 08:51:30   作者: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0月16日下午,梅溪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以2008学年上海市中青年教学大赛中的一等奖教学课罗怡老师执教的《古文明的见证》为载体,开展了专题研究“创设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有效教学”暨校本培训活动。活动中,每位老师都认真聆听的罗怡老师主动参与,畅所欲言,发挥了学校层面教研组的力量,切实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上海市首批思想品德学科骨干教师,教育部 “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思品学科国家级培养对象,上海市曹光彪小学的卢雨老师对罗怡老师从合适的切入点,构造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材由远及近,由繁到简,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她认为认为这样的教学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质疑、解疑的教学思路充分体现教材编委的意图,成为了两纲实施真正的阵地! 有幸聆听了罗怡老师所执教的《难以弥补的创伤》一课,似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我想:一堂优秀的好课就该像罗老师设计的那样全方位地“动”起来。 一、生动 这篇教材涉及的战争内容对身处和平年代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从情感上学生恐怕无法一下就触及到认知的深处,更无法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所以,直观媒体的展示,伊朗战争前后,首都巴格达祥和氛围与战争硝烟的强烈对比,幸福与苦难的直击,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产生了情感上的认同。 “战争带来的结果往往是毁灭的。失去家园,痛失亲人的伤痛是终生难以抹灭的。”罗老师用深沉哀婉的语言勾起了学生对战争的厌恶。紧接着播放的一个17岁伊拉克少女的绝望日记,那段教师精心录下的声泪俱下的述说,又让在场的许多孩子眼眶润湿了。这两个媒体的展示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它生动地触及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激起了他们对和平的向往之情。有了情感的铺垫,之后的学习体验就水到渠成了。 二、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关注课堂最重要的就是关注学生。这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始终以学生为本。从观看媒体谈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到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信息表,围绕“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以及“战争在哪些方面给人类带来难以弥补的创伤”这两个关键问题逐层深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收获知识,在探究体验中感悟道理。 品社课的教学特点正是要突出教学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自主自动地学习。罗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安排学生观看媒体,讨论、操作、实践、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为观察者、实践者、反思者,在体验中明白道理。三十五分钟里,学生始终在动,感官在动,头脑在动,心紧贴着教学的脉动,有效地达成对教学目标的预设,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互动 这堂课的另一闪光处即是“动”的方式多样多效。学生课前准备资料的积极主动,课上媒体的直观生动,与老师交流探讨的情感互动,与伙伴合作学习的团结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井然有序地衔接着,互动互补着,为呈现一堂精彩的品社课而发挥着最大的作用。 喜欢这节课,缘在教师的投入,缘在学生的积极,缘在媒体的精良,缘在设计的巧妙。让我们向罗老师看齐,都来上一堂会“动”的品社课吧。从教材的钻研,内容的选择,问题的设计,活动操作的生动有效等多环节上“动动”脑筋,让品社课真正动起来。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16号

     上海市黄浦区梅溪小学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52465号

技术支持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