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黄浦梅溪小学在三楼会议室开展了语文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研会议,会议由吴玥清老师和罗怡老师共同主持。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语文老师们结合学科特点和年段特点,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不断优化作业设计。通过课内做加法,做到应教尽教,有效完成,强化课堂这个主阵地;课外做减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注重延伸、积累,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各年级语文组的组内研究课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培养核心素养下的项目化学习”这一主题引领下,各年级的老师都根据所在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符合其年段特征的特色作业。在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下,语文大组的青年教师们在此次研讨活动中取得了明显进步,教师专业取得了明显提高。
会议上,几位青年教师依托自己执教的课例,交流了执教后的感想与收获。钱怡真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青蛙写诗》这一课,她分析了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低年级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如何深挖教材,利用好教材这个载体,是每一位教师要思考的。二年级的范怡老师从自己执教的《八角亭上》一课出发,讲述了自己的教学过程以及对文本的分析。她说:“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论使用什么教学手段,都必须目的明确,计划周全。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运用辅助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处,少而精,绝不能搞花架子。”三年级的张子今老师以自己的课例《大自然的声音》为例子,讲述了在三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体验。
随后,还开展了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研会议,黄浦区道德与法治学科兼职教研员、校道德与法治学科备课组长罗怡老师指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编写意图,主动挖掘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内容,站在儿童立场去理解儿童。
道德与法治专职教师沈志良通过对比不同年段中的相同教育主题,以“班规”这一主题为例,讲述了这一主题在不同年段教材中的呈现与分布方式、共同的价值观培养方向和教学的侧重点三个方面,来比较二年级和四年级对于“班规”这一教育主题是如何螺旋式上升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是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五年级的黄煜老师分析了《读本》中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课,讲述自己在授课时,如何让学生了解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是如何被选举出来了,并进一步了解人民代表是如何代表人民解决身边事情的;通过事例讨论并分享“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含义。
三年级的陈雅萍老师分析了《读本》中的《我们的中国梦》一课,讲述了自己对于文本的分析,以及教学的过程。《我们的中国梦》是《读本》第4讲内容,本讲的内容既承接了前面三讲的内容,又为后面两讲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以《读本》所提供的素材为主,一方面结合实事,另一方面结合我校开展的校本活动——科技节等,对素材进行了适当补充,将“伟大的中国梦”这一框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了连接,借助实例,将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鲜活,易于理解,将《读本》落实落细。
最后,张叶清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做了总结,他对在场的语文教师提出,要立足语文课堂,保持初心,扎实每节家常课,让教育回归本质,共育学生成长,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他还向在场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了:要严格落实课程标准,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