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和研究就像一双翅膀,缺一不可。为落实“双新”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课堂教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黄浦梅溪小学语文组的老师们从开学初就一头扎进教学研讨中,他们把“教研合一”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区内教研员老师的引领,组内研究课、评课研讨等形式的开展,进一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科教学质量。
一年级的钱悦老师通过教研员的悉心指导,知道要利用课文插图激活儿童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看语境图,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来学拼音。从而使所学的韵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真正让孩子学有所得。
二年级的钱怡真老师在教研员的指导下意识到除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某个词或者某句句子的理解,还要把这些词和句子回归到文本中,从文本的整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地研读文本,从而能够提炼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下子把要求提得太高,要借助不断地追问、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让学生一点一点地说出来,最后再将他们的信息整合起来,不断引导,注重教授学生提炼语段主要内容的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文章的美。
三年级组的教研氛围非常热烈。几位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第四单元作为策略单元,形式新颖,教学环节较难把控。单元目标中指出,通过学习三篇课文让学生习得“预测”这一阅读技能。那应该如何引导学生预测呢?有了这一疑问后,老师们便利用腾讯会议这一网络平台,向区教研员讨教经验。结合同组金梦钰老师的录像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带着几位老师逐个环节推敲,研磨。通过教研员的指导,让三年级组的老师们明白了,在现今的教材中,一些新的单元的设计是需要我们通过摸索和研究才能真正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更加深刻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成为让学生喜欢的课,让学生学有所得的课。
四五年级的老师们一起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本年级段的研究课题开展组内研究课活动。四年级的陈雅萍老师执教《盘古开天地》一课,她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借助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研员观摩后,指出教师备课时,要依据学情充分、详尽的预设,课堂上依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切的评价。此外,教师在课堂上抛出的问题,要以“跳一跳,摘个桃”为出发点,设置带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考。
五年级组的老师们把重点放在了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从备课到试教,每一位老师都认真对待,虚心向区教研员请教。教研员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新课程标准强调情境教学。二是教师的每一个提问要精准。于是在备课时,每一个问题老师们都逐字逐句进行细细琢磨。正因为有了对教材的充分认识,才会有课堂上精彩的呈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段新的旅程,每一次教研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正所谓“教无涯,研不止”。我相信,在学校的支持,全体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语文教研之路,定会花开灿烂,一路芬芳!